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标杆院系 >> 党建新闻 >> 正文

青春与信仰对话——“您好!老兵”系列访谈 | 追忆峥嵘岁月,致敬英雄老兵

追忆峥嵘岁月

致敬英雄老兵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近日,我院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青春与信仰对话——“您好!老兵”系列访谈活动。通过与抗美援朝老兵近距离交流,感悟老兵的伟大,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抗美援朝老兵余松华

与信仰对话

余松华,1928年出生,广东梅县人,1951年1月参军入伍,1952年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马良山阻击战中负伤,左脚贯面骨折。余松华爷爷虽近期颐之年,但回忆战争场景时,仍记忆清晰,言语流畅。余松华爷爷回忆道:“那时是自愿去当兵,在战争中无所畏惧,秉着一股必胜的信念,不怕牺牲,也相信自己不会牺牲”。退伍后,余松华爷爷仍坚持为人民服务,先后在粮所、供销社、农场、一七九医院工作,后来返乡担任村干部,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

寄语青年学生

余松华爷爷深情寄语:人生在世心要平,不要急躁,要主动关心他人,而不是等着他人关心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努力学习,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抗美援朝老兵叶欣恺

与信仰对话

叶欣恺,1932年出生,广东梅县人,1950年2月参军入伍,1953年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担任班长,曾获“先进班长”荣誉称号。记忆中参加最激烈的战斗是1953年7月13日的三八线战役,战役历时三天三夜。当时物资缺乏,一天深夜,他与排长一起去拾柴取暖。刚离开阵地,恰遇敌方炮弹袭击驻地所在的山岭阵地,整座山岭被夷为平地,阵地上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争结束后,叶欣恺爷爷一直在当地援助朝方建设。1957年5月复员返乡,先后担任村主任和村支书。

寄语青年学生

叶欣恺爷爷深情寄语:希望青年学生认真读书,读好书,将来为国家多作贡献。青年人要保护自己的祖国,保护自己的家乡,把中国建设好,祖国强大才能够抵御外敌。

学生感悟

01

庄依玲

通过与老兵爷爷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老兵们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共产主义理想,在艰苦奋斗的征程中,全然不惧牺牲。正是这份坚定,使得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与严峻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无所畏惧地朝着目标奋勇前行。

信仰犹如人生的精神支柱,不可或缺。唯有拥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上披荆斩棘,不断砥砺前行。

02

钟燕霞

我最深刻的感悟是,他们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让我深受震撼。他们甘于奉献、不计名利,即使在平凡岗位也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青春与信仰对话——“您好!老兵”系列访谈活动是我院持续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载体。老兵讲述的红色故事,既是生动的“红色遗产”,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老兵的精神值得所有人铭记。作为青年学生应秉承前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嘉应学院数学学院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松路嘉应学院田师教学楼
电话: 0753-2186552
邮箱: math@iy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