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赋能作用,我院于11月6日举办了“大模型赋能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讲座。本次讲座由黄可坤院长主讲,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
黄可坤院长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大模型赋能《深度学习》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全面革新的机遇。通过大模型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材质量、增强课堂互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讲座详细展示了如何将大模型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教材的编写、PPT内容的制作、作业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黄院长分享了利用大模型生成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实时反馈机制,以及结合案例教学设计感知器模型的具体实施方法。这些实践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黄可坤院长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应合理引导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他建议教师通过设计过程性、开放性和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考和推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对AI工具的过度依赖。
讲座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认为,本次分享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经验,对于我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改进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一步,我院将继续组织类似专题活动,全面推进课程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以评估为契机,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
本次讲座为我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明确了以大模型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